新的一年,新的开始
日本行 🇯🇵
也许是玩了 Switch 之后,逐渐对日本的态度慢慢发生了转变,受国内红色教育的影响,之前是很抵触日本及其相关元素的。玩了一些游戏,比如《P5R》,当时就想去东京的街头戴上耳机,来一场圣地巡礼。所以做好文化输出很重要。当对外面的世界接触的越多,自身包容也就越强,很多事情得自己去看看才知道真假好坏,而不是听别人说。23 年下半年就产生了去日本的旅行的想法,在 25 年的第一周,终于实现了。不过可惜的是没去东京,选择的地点是大阪和北海道。
第一次出国,整体感觉还不错,当时飞到关西机场的时候,刚好能够看见大海和夕阳,飞机在跑道上滑行的时候,能够看见远处的海平面,感觉很棒。下了飞机之后,第一感觉就是好清透,天上好干净,没有什么多余的杂质,也可能是在飞机里太闷了,呼吸到新鲜空气。过海关的时候,看见了很多年纪比较大的人穿着员工服,在做指引工作,一开始我的反应是,可能是志愿者吧。后来才知道,他们是工作人员,由此可见,日本的工作还是比较稳定,要是在国内,可能早就下岗了。出了机场之后,买交通卡坐地铁,不用过安检的地铁是真的方便,但话说回来,第一次坐日本地铁感觉还是挺乱的,不太会坐,被国内的地铁给惯坏了,太过于简单直白。到酒店办理入住倒是挺方便的,进入之后前台直接问好,说了声“こんばんは”,我们直接说的是“Good evening”,然后他也说英语了,说的还挺不错,不是那种日式英语,直接在 iPad 上办理入住,给了房卡,还是挺方便的。
第一天晚上原计划是直接去心斋桥的,途径通天阁,就下去走了一圈,这一走不要紧,紧接着坐错好几站车,浪费了好长时间。在日本街头压马路,有一种步入动漫世界的感觉,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广告牌,很有特色。在心斋桥附近溜达,能看见街头上有不少小混混的,可能这就是民风淳朴的大阪人。比较震惊到我的是,在桥上看见有个大叔貌似是在“卖打”,就是那种用木棍打屁股,然后给钱,刚好当时有一群小混混路过,然后就花钱打了一下,距离不远,看着还是有点匪夷所思的,小日子就是变态。在街头也能看见路演的,还有围观的群众举着牌子表示支持。在格力高广告牌下,还有很多人在打卡拍照。晚饭的话,一开始吃的是大阪烧,是一家小店,在柜台上还放着一些手办,就感觉挺有日式特点的,菜单全是日文,翻译软件也不准,点了份牛肉,吃起来感觉还有点生,有点接受不了。之后又去吃了鸟贵族,可能是我吃不惯,感觉味道一般,甚至有点怪怪的,最后点了一份拉面,好咸好咸好咸!!!对日料拉黑了,小日子就是变态,不是吃生冷的,就是吃咸的,还是中国的饭菜好吃捏🥹。最后赶着地铁的末班车回了酒店。
第二天去了 USJ,确实值得一去!八点左右入园,进去先是预约马力欧园区,然后直奔哈利波特禁忌之旅,并没有怎么排队,等待入场的走廊布置也都是还原电影里面的,氛围感很不错,比较出戏的是日语配音。玩起来也很不错,是个室内的过山车,代入感也很足,不过有点可惜的是缺少一个爆点,要是来一个“Patronus Charm”驱走摄魂怪,那就完美了。紧接着去玩了“飞天翼龙”,排队了四十多分钟吧,是个室外的过山车,速度倒不是很快,失重感很强,最喜欢的一段是在到达最高点的时候,旋转翻过身看着天空,很享受。然后就进了马里奥园区,进入的那一刹那,真的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真的是到了游戏世界的感觉,哪怕什么都不做,只是看看周围也是极好的。不过里面的项目就有点无聊,更适合家长带小朋友一起去,排队时间也很久。午饭吃的是侏罗纪公园餐厅的牛排,不好吃,牛肉烤的有点老,嚼不动,而且很咸!下午就到处走走逛逛,去了小黄人,最后排队了《鬼灭之刃》的活动,排了三个小时,最后是带上 VR 设备的室内过山车,播放的片段是锻刀村里面打半天狗和玉壶的场景。晚上的话,则是去了梅田买买东西,主要是户外装备,用于之后在北海道的行程。到了梅田,下地铁之后就被震撼到了,这才是发达国家该有的样子!虽然有点容易迷路,不知该往哪走,地铁镶嵌在商场之中。在日本购物的体验感真的是拉满,服务行业很能够提供情绪价值,加上能够退税的政策,真的太爽了。
第三天,🛫 北海道。去机场过安检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比较尴尬的事情,安检员想问我背包里面是否有电脑,她的发音是“konnpuutaa”,见我没明白是什么,可能有些着急声音反而越说越大,后面的乘客上前说“computer”,我才明白😅。在日本坐飞机还是挺方便的,安检也只是检查行李,也不用像国内那么早要提前到。落地新千岁机场的时候,周围已经是白雪皑皑,有点小冷,但是很干净,很舒服。办理了 JR 的票,先是去小樽,在车上看见了雪景,感觉很棒。比较惊艳的一点是路过钱函附近的时候,透过列车的窗户,可以看见大海还有雪,很漂亮,这是梦想中的北海道。在去小樽之前,还补了电影《情书》,天空下点小雪,漫步在雪上,听着踩雪发出的声音就很舒服惬意,一切烦恼可以全部抛在脑后了。不过小樽的雪是那种湿雪,有点滑,摸起来也硬硬的。吃了北海道拉面和冰淇淋,味道还不错。不得不说,晚上的雪景真的很好看,周围便利店都是暖色光,映衬之下,感觉很温馨。在街头走走就很享受。(不过也可能是小时候老家的雪也差不多这个样子,没有超出预期的感觉。)第四天,去了美瑛,坐了挺长时间列车的,路途在钱函下了车,去看看海边的雪。那边是挺偏的,也正是这样没有多少人,雪也就比较干净,没有被踩踏的痕迹。上了观景台,站在高处可以看见整个小镇,安静且美好。第五天就是去了札幌,去了大通公园,看了到点下班的塔。最后吃了成吉思汗烤肉,就回国了。
在机场过安检的时候,遇见挺无语的事情,有一个航班可能是快要起飞,工作人员就过来问有没有还没该航班没登机的,可以走特殊通道,结果有一大家子中国人直接挤了过去,有个中国香港人出来制止,就挺尴尬的,只能说素质有待提高。我默默把中国护照塞进口袋里,太丢人了只能说。上面发生的事情也是通过护照来判断各个区域的人。
也不知到为何想去旅游,可能是上班太乏味,也可能是想去见识更大的世界,多走走看看不一样的风土人情。语言方面会英语加一些简单的日语,还有翻译软件的帮助,没啥太大的障碍。日本是发达国家,这也是国内需要努力的地方。大阪的环境也不见得比杭州好多少,日本人很有职业素养,尤其是服务行业,在那几天听得最多的就是“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国内啥时候能有这职业操守。在地铁上有遇见一个大叔从公文包里拿出翻盖手机,会觉得好酷,现在智能机时代,手机形状大同小异,可能仅仅是摄像头排列的方式不一样,见到功能机还是会突然觉得新奇。此次日本之行,总体感觉还是不错的,除了日料是真难吃,其他都很满意。哦对了,在日本最好吃的是罗森的红豆包子,热乎乎的,早上吃真不错!最后还带了一点北海道特产的零食,味道还不错。
除夕
今年过年还是挺早的,一月还没过完,就要准备过年了。今年也是压着点,除夕当天才抢到车票回家。不知从何时起大家都在说年味越来越淡了,对我来说,过年回家也是多陪陪爷爷奶奶,毕竟一年也只有这么几天能见面。今年老家的无线网光纤坏了,难得过几天没有网的日子,倒也清闲,对应的娱乐活动少了很多。大部分人过年可能都喜欢打牌之类的,我倒是不太喜欢,可能是因为没有那个氛围吧。今年过年在玩《马力欧:奥德赛》,有时候最简单的游戏,却有着纯粹而简单的快乐。好游戏的交互设计就是不一样,反观小机器人凭什么拿 TGA。最近也在看《乔布斯传》,可以等下个月的博客来说说读后感。今年能看见父母变老了,有了白发,我就打趣说到,我有时也有过段时间就没了,已经习惯咯。大年初二姐姐带着熙熙回家,我的日常就变成了带娃。我对于小朋友是不太感冒甚至有点反感的,小小的啥都不懂,还动不动就哭哭闹闹的,很头疼。但熙熙还好,也很乖,很可爱,就是有点调皮。才一周岁多一点,就很会讨人欢心。也许是自家小孩的缘故,就自带好感。面对长辈们的催婚,我没有太焦虑,在我的认知里似乎就应该晚点结婚,那个时候自己会更成熟,心态和见识上也能够在家庭中承担起责任。
可能是在外漂流习惯了,对于家的依赖程度越来越低,也有点越来越模糊。起初是不太愿意回家,好不容易有一个假期,回老家岂不是太浪费了。但真正回去之后,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最后要走了,反而很难受。我就在想,慢生活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好,那么为何还要去大城市当社畜呢?感觉自己还是太年轻,有很多问题没想明白,甚至是哪些问题都没想到,但至少不是目前这样吧。
换手机
想了又想还是决定把 11 换成 16 Pro,我对于手机的要求很简单,能够拍照扫码,能使用日常的 APP,不打游戏,还有就是电池续航。从这些角度考虑 11 都能完成,但也存在以下问题:电池最大容量 78% 意味着续航不太行,每次用都要开省电模式。虽然能够满足日常的需求,当时卡卡的,而且没有高刷。相机没有长焦,照片放大之后就糊了。当时想的是换安卓手机,看了一圈下来没有太满意的,最后只剩 16 Pro 了,习惯了操作逻辑,系统更新到 iOS18 控制中心变得好丑,为什么能够让矩形和圆形按钮混用,难受死强迫症了,还有一堆花里胡哨的功能根本用不到捏。U1S1 换了之后确实流畅好多,仿佛第一次感觉到 iOS 能够这么流畅,也没了电池续航的焦虑。苹果的换机体验还是比较流畅的,和 11 相比几乎就是流畅了许多,有了高刷,有了长焦镜头。感觉有点亏,哈哈哈哈哈。至于 Apple Intelligence 并没有太多期待,如果是和 DeepSeek 合作,倒是可以看看效果。
啰里八嗦又写了好多,这一期也迟到好久才更新,在老家没网,电脑都没怎么打开过,都开工了才全部写完,hhh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