燥热的八月
明明早就立秋了,结果天气却没有降温的迹象,甚至比七月还要炎热,希望九月早日降温吧。杭州的天气真的不是人能待的,气候真的好差😢。
上学的时候倒是挺喜欢夏天的,主要有两个原因:1. 有暑假;2. 可以吃冰淇淋🍦。但是现在工作之后,也可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冰棍也没那么喜欢吃了,暑假也没了。反而是城市里的燥热。想起前段时间和朋友谈论到说,小时候也没有这么热啊,记得以前的时候到了夏天吃着冰棍,吹着风扇也是挺舒服的,甚至有的时候大中午的还去村子里的池塘边,躲在树荫下玩玩水,钓龙虾🦞。为何近来年只想躲在空调房里不愿出来了呢?仔细思考就会发现,之前是在农村长大,汽车尾气比较少,空调普及率也不是很高,绿植要多很多。但城市里空调外机和汽车的轰鸣声此起彼伏,散发着热气,绿植似乎也变成了点缀,被太阳给晒的都有点打焉了的样子。
所以城市真的好吗?
搬家
来杭州两年多,办了三次家,每次搬家都会感觉到好累好累,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是看房,来了杭州才知道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房型,什么双钥匙、loft、隔板房、串串房一堆一堆的,看着就不像是正常生活的地方。不过来了外地的城市大都是讨个生活,很多人也自然就没了那么多的讲究。
这次搬家和去年相比要顺利很多,没有看太多的房子,第一天就看到比较满意的户型,不过住进来之后发现也有很多将就的地方,凑合住着呗只能说。租房局限还是很大的,用有限的租金去找到满意的房子真的不容易。可能最好的结果就是买房吧。每次租房搬家都会出现想买房的念头,加上最近两年房价一直在下跌,说不定也是时候入局然后套牢自己呢,hhhhh。
目前这个房子,如果不出意外尽可能长租一段时间吧,搬家真的很累。由于有强迫症,收拾东西,把大包小包的整理进打包盒📦里还是很有成就感的。不过,难的是来到新家给复原回去。这次租的地方虽然总面积变大了,但是收纳变差了,导致很多小东西没有地方去放。被工作 oncall 压榨的也没有时间去整理,得慢慢找时间争取让自己闲下来,可能去逛逛宜家吧,想想该怎么把新的出租屋给布置一下。总的来说,比较满意的有两个点:有个正常的厨房,可以用天然气,难得能够用火来做饭;还有就是能够看见夕阳,虽然楼层有点高,但是看日落是真的很不错!
哦对了,还有就是如果租房的话,有正常居民小区尽可能选这种。上一次租的是公寓,感觉一年到头没睡几天踏实的觉,也可能是因为我自身睡眠质量比较差吧。也可能是一部分原因是回到公寓第一感觉就是给牛马睡觉的地方,没有什么归宿感。反观居民楼就要好很多,起码还有点烟火气。
在未科这边待两年多了,这附近也慢慢熟悉了起来,在 EFC 附近感受社畜的怨念,而不是属于鱼米之乡的江南气息。
读了些啥
可能是这个月太忙了,也可能是读电纸书的新鲜劲有点过去了,就导致没多长时间的书。不得不说看闲书也是一种奢侈。
《知行合一:王阳明传》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特别崇拜阳明先生,对于心学也比较推崇。之前看过百家讲坛五百年来《王阳明》郦波,很受启发。传习录也尝试读过,不过可能是文言文的原因,收获并不是很多,这次借此机会来看看阳明先生的传记如何。
王阳明一生虽然立下奇功,但在仕途上也属于郁郁不得志之列,虽然从普遍意义来说都是追求功名利禄,但我个人就比较排斥这一套,还是得有自己的志向,先问问清楚自己想做什么,至于该怎么做,慢慢摸索就好。所以在我看来阳明先生仕途不顺恰恰是一件好事,也正是这样才能在被贬贵州修文县时,在龙场悟道,创立了心学,从此,开始讲学,传播出知行合一的理论。
心学中最重要的概念就是“知行合一”,遵循内心的良知,便能达到宁静于内、无敌于外的境界。知行是合为一体的,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结果。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在传统士大夫看来,心学否定了程朱理学格物致知理论关于知行两者割裂开的思想,然后,王阳明一直受到了儒家弟子的攻击和反对。说实话,我也特别反感和讨厌儒家的思想,那一套礼乐教化,感觉都是虚伪的,伪君子,还愚忠愚孝。
阳明先生提倡的“良知”,除了关于道德的善恶之心外,还有关于智慧的是非之心。他认为,这些良知就在人心中,不需要再向外界寻求,很多人只是良知给蒙蔽了。但是,王阳明的心学和佛学不同的是,心学是一种入世的学问,强调行的重要性,要在行中磨炼自己。这是一种大智慧,得慢慢领悟。只能说常看常新吧。
这本书里也让我认识到不一样的王阳明,尤其是诗词歌赋方面,是真的很有才华,不得不佩服。不过近年来可能是互联网让人变得浮躁了,很少能见到出圈的诗词,也可能是没有混过诗词的圈子吧。
《我看见的世界》
这是一本李飞飞写的自传,记录了她从中国移民到美国、成长为世界顶尖人工智能科学家的艰辛历程,以及在不同阶段所得到的关键人物支持和帮助,令人深受启发。
在李飞飞成长的过程中,父亲对她的影响体现在对她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培养。书中提到,父亲经常带她到野外观察自然,比如捉蝴蝶、看水牛、捕捉小动物,虽然父亲不是专家,但这种对大自然的纯粹好奇心在李飞飞心中种下了哲学的种子,成为塑造她人生的最大力量。父亲的这种行为无形中激发了她对未知世界的探求欲望和持续的好奇心。母亲在李飞飞人生关键时刻给予坚强支持和明确的指引。当李飞飞面临放弃科研去就业以缓解家庭经济压力的犹豫时,母亲坚定告诉她不要放弃,这让她坚定了做科学家的决心。母亲的教导强调努力是为了自己,而非为了迎合别人,这种自我驱动的教育理念也是李飞飞坚持探索的动力。里面比较喜欢的一段就是当时国内的教师说飞飞读的都是闲书,还把家长叫来学校,反而她的妈妈却鼓励她去读,愿意相信自己的孩子而不是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真的很喜欢这样的家长。(我一直有个观点就是现在的社会把教师这个职业抬到不属于该有的地位。
移民美国后,李飞飞和家人经历了极大的语言和经济困难。在这关键时刻,她的高中数学老师鲍勃·萨贝拉成为她和家庭的精神支柱与实际援助者。萨贝拉不仅帮助她学业进步,给予信心,也在经济上支持,甚至帮助她家开设干洗店,成为陪伴她度过难关的“家人”。后来,她在加州理工攻读博士期间,得到了学术导师彼得罗和克里斯托夫等人的悉心指导,他们不仅为她提供科研平台,也激发了她在人工智能尤其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热情与创新能力。正是在这些科学家的帮助下,她领导开发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ImageNet 项目,推动了深度学习的革命性发展。
这本书通过细腻描绘李飞飞成长过程中不同人物给予的帮助和影响,彰显了个人努力和外部支持的紧密结合。父亲的启迪、母亲的坚强、高中老师的无私援助以及学术导师的专业引导,层层支撑,成就了她今日的辉煌。读完这本书,感受到不仅是顶尖科学家的成功故事,更是一个关于勇气、坚持、感恩与爱的生命之旅,激励人们在面对困境时坚守梦想,勇敢追寻属于自己的“世界”。
有的时候就在想,每个人的生活都会遇见不同的人,可能一些不经意的偶遇就会改变整个人生轨迹。在读这本书的时候,经常会看见评论说李飞飞运气比较好,能够在不同阶段得到贵人相助。这虽然是偶然,但也是必然吧。说句比较俗套的话,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而也正是作者的这种性格,才能一步一步往前走。
Taku65 & Soul65
最近又重新迷上了键盘,毕竟是吃饭的工具,对自己还是得要好一点。我对于大键盘的配列没有啥好看,第一眼看过去就是好大好丑好蠢,所以会优先考虑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尽量把配列做小。
回想起大学时期第一把入手的键盘是 RK61 选的还是青轴,当时对键盘什么都不懂,想的就是没事听个响就好,就选择了宿舍友好轴(bushi。不过说实话,一两百多的键盘还要啥自行车能够作为输入工具使使得了。不过也由于布局太过于紧凑,很多按键都需要组合键来使用,也不是很方便了。用了大半年就换了 NJ68 Box 白轴。
NJ68 整体来说要优于 RK61 不少,600 多这个价位把能给的都给了。作为一把量产键盘来说,素质也很能打了。也属于我目前用的最久的一把键盘,现在办公室里面放的就是。来来回回换过几次键帽,由于是段落轴 Box 轴长时间码字写代码来说手感还是挺累的,后面就换了 HMX 代工的酸奶轴。感觉手感瞬间要好了很多,也就还能继续再用用。不过由于套件整体素质的原因,手感和声音和客制化键盘相比还是要差很多。哦对了,入坑这把键盘和赤瞳老师的推荐有着必不可少的关系。RGB,热插拔,蓝牙双模,好手感,我全都要!——500 元配置最强键盘之一 Keydous NJ68 参见
再下一把键盘则是换了 Mac 之后买的量产键盘了,由于 macOS 键盘的布局和 Windows 不太一致,也懒得改键位就入手了——Nuphy Halo65。当时在推上看见很多程序员都在用 Nuhpy 家的 Air 系列,但我自己对于矮轴并不是很感冒,就选择了 Halo 系列,轴体选择的是簌簌晚风,主要有两个原因:名字好听;之前都是段落轴,想试试线性轴的手感。怎么说呢,在量产键盘来看,Halo65 的颜值确实是挺高的,尤其是周围的设计,有一种希腊神庙的感觉,而且灯光调教的也很优秀,虽然我并不喜欢开灯 hhhhh。可能是轴的原因,用起来有点肉肉的,有的时候会吞键,使用体验也就很一般,甚至还不如 NJ68。当时也是在 B 站看了某位博主说的,量产退烧键盘。相对不是那么便宜的价格,真的退烧了。
退烧量产之后,入坑的是客制化键盘了。似乎整个八月都在看和键盘相关的内容,帖子、视频等,真的是很上头。其实在 24 年的时候,就注意到了名为 TAKU65 的键盘,第一感觉就是很帅,然后该有的都有了。可能大部分要归功于南森大佬的拍摄:完美主义作者的千元佳作:NAPE TAKU65% Reboot。有这不快拆磁吸,不同的内胆组成,右上角 1U 大小的屏幕模块,属于是把能给的全给了。可惜的是发售的时候没有选择上车,只能在闲鱼淘一把了,比较惊喜的是收了一把山竹紫配色的,1.6 不开槽,是玩家自己组好的。整个手感是比较偏硬的,用的是 QK01 的轴,用起来也还不错。可能是第一次用到客制化键盘,整个敲击反馈和声音的表现都很舒服,尤其是声音带给我的惊喜,有一种 ASMR 白噪声的感觉。而且得益于快拆的设计,很方便就能够把玩起来,比较方便了解客制化键盘的内胆设计。
在八月中下旬,没忍住入手了 SOUL65,原因无他,就是因为太帅了,完全是自己的菜。一开始还劝自己说是单模,只能够有线连接,而且作为输入工作差别应该不会太大吧。结果有一天又拿出了 Nuphy Halo65,一按下去手感细碎、声音很杂。欸,之前也没感觉到呢,用了几天的 TAKU65 就完全回不去了啊。而且 SOUL65 的侧边设计真的很戳我,发售当天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看看能不能抢到吧。本来想要的是 PC 上盖,只可惜团长给的货源太少了,瞬间就没了。最后还剩丁香紫和深空灰两个配色,由于紫色的键盘有了,灰色的不太感冒本打算放弃的时候,刷新出来阳极银,立刻下单了。到手之后外观真的很惊艳看着套件就很美好,有点舍不得组了属于是。最后选择的轴体是 TTRED(本来打算买山竹茶轴的,可惜没有现货了。),然后卫星轴是扯扯的。第一次开始组键盘,可谓是小心翼翼,生怕哪一步出错了。不过好在结构比较清晰也不是很难,一个多小时全部就组装完毕了。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卫星轴上面了,真的是逼死强迫症了!!!组装的时候由于是 FR4 定位板,就先选择了全棉,等团长出铝定的时候,再买一个试试无棉的玩法吧。
体验过组键盘之后,对于电子设备又有了新的看法。之前乔帮主说过:用户并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直到我们把产品展示给用户。但反观现在的手机和电脑,在我看来都是残次品。比如 iPhone 的灵动岛,明明就是个物理硬件上的设计缺陷,却用软件来弥补,更嘲讽的是安卓阵营的都在抄袭。不仅仅是硬件,还有软件方面,我是一个极简主义的人,比如微信,我认为保留最基础的聊天和朋友圈功能就够了,结果硬生生多塞了几百兆的东西进去,真的恶心。操作系统也是同理,很多不必要的功能都强行配置给用户,唉。不过这部分有的人就持有另一种观点:我可以不要,但不能没有。怎么说呢,心态不同吧,只能说。最近玩客制化键盘,我更多体会到的是客制化的过程,我开始思考我真的需要的是什么,而不是量产一锅端上来的那种虚伪的大而全。也就在这个过程中,在想如果我要是做一款产品,受众可能不那么讨喜,但或许能够满足一部分的需求也说不定呢🤔